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现在是到了抄底的时候吗?
从3478点到2761点,经历了两周暴风骤雨般的急跌20%。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从最初的恐慌转向开始询问,下跌势头扭转了吗?是否到了可以抄底的时候?暂别盛夏泡沫之后,谁将扛起反攻的大旗?
首先看管理层维稳的心情依然非常迫切。6天批出三只基金;央行微调暂停,票据利率停止上升步伐;央企入市买进60亿元,分6个基金公司进入A股市场;大众交通高管进场买进;长江电力大股东买进股票。其次看以基金为主的各大机构,依然看多A股市场:“2800点,我们不看空”。而普通投资者惊弓之鸟的心态较为明显。
笔者认为,不管股市如何风云变幻,长期投资者还是必须以基本分析,作为我们买进股票、基金、还是债券的主要依据。总体来看,支持中国股市中长期看好的基本力量依然强劲,但中短期的变数正在加大。基于这种认识,逢低买入、长期持有显然就是我们长期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内因支持股市走好
目前支持股市中长期走牛的主要理由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估值依然支持市场上涨。静态看,当前估值23倍左右的市盈率。动态看,当前市场市盈率在21倍左右。对比28倍左右的均衡值水平,应该说,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并不太高,至少能够看到30%左右的上涨空间。我们在5月初就谈过,4000点是今年的目标点位。
第二,业绩环比逐级攀升,将进一步推动市场走好。历史经验显示,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后的攀升过程,将推动上市公司业绩逐级走高,这一过程将正好与08年季度回落相对应。美国在1933年前后,以及日本、美国在1974年前后的情形可以参考。
第三,M1向上的趋势并未出现根本性的转折,这一转折至少要到明年中期前后才会发生。
第四,地价中长期看好。尽管当前地价出现了涨幅收窄的情况,但中长期看好的大前提依然成立。
第五,历史经验显示,在大萧条、或者滞涨治理后的第一年,股市多数情况下将持续走好。也就是说,大熊市后第一年应该持续持仓。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美国的经验值得参考。
第六,股神们的动向。尚未看到巴菲特、李嘉诚的主动抛售动向。而且,巴菲特对9000点道指依然是看多,尤其是长期看好中国。这是一个策应性的指标,也较为重要。
第七,如果投资者感觉A股绝对值有些高,而B股市场存在大量低估品种。这意味着市场并不缺乏好的投资品。
短期隐忧需要时间消化
即便没有最近的这次下跌,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市场明显的短期隐忧。它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第一,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倾向趋于明显。我们看到,龙头地产商已经不敢在一线城市拿地,一线城市地价太高已经成为共识。另外,股市的结构性泡沫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当然主流品种、蓝筹股这块的情况还好,这也是我们依然看好股票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主要原因。
第二,央行目前声称,会关注资产的价格,进行相应的市场化调控。这就意味着,如果股市和楼市继续出现疯狂的局面,央行不会坐视不管。而且,央行也一定有办法、有手段来治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疯涨已经成为过去。投资者未来要适应进二退一,或者进三退二。
第三,尽管流动性整体充裕的局面难以改变,但中短期内,人们反复探讨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则始终会成为市场上行的制约力量。
第四,基金满仓后市场大跌,基金需要时间认错、需要时间调整仓位;而散户当前依然思涨心切,散户也需要转换思维。这意味着市场还需要时间来统一认识。
此外,投资者还不得不防的一点是,政策误导,经济重新回落,最终形成W底。楼市和股市出现价格和成交上的反弹,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其正面积极的作用要比其负面作用来的要大一些:比如刺激消费、比如引导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长进而带动房地产投资的启动、比如形成一定的通胀预期,等等。这在危机后一至两年内都是非常必要的。但从目前大力进行股市维稳的情况来看,政策并未被误导。
所以,我们会发现,利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中短期的,它对于影响市场中长期运行的估值、上市公司业绩等方面,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打击,这是我们认为市场不会出现持续下跌、深度下跌的主要原因。
在加仓的选择上,建议投资者选择工程机械、汽车、化工和水泥,以及房地产、证券和保险,而有色、钢铁和煤炭三个板块由于前期跌幅较大,在反弹初期可能反弹幅度较大,但是在向上趋势确立之后并不会有超额收益,因此并不是加仓的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