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上证指数KD指标的解析
在指标的使用上,主要就是价格因素的思考,没有考虑到量潮的问题,所以这个部份基本上就是谈价格问题,因为多数人都会之关系价格问题,例如会问的是今日涨多少的问题,没有人会一开始就问今日成交量多少?
所以成交价在一般人的观点上一定重要过成交量,所以针对价格分析的指标就应运而生,多数的分析就是从价格开始,很多人的操作几乎都是锁定在指标,而成交量的分析变成点缀而已,因此常常就将很重要的东西丢弃。
在顺序中可以发现,成交量可以推翻价格的趋势;趋势就是均价线,而均价线决定了形态,所以形态跟着趋势走;指标来自于收盘价,所以必须与均价线一起使用与对比,否则指标不能单独存在或是应用与判断,不过多少人正好相反使用,所以常常结果就有出入。
它不一定错,因为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对错问题,往往很多时候指标显示还会来的快一些,因为在成交量的研判上不容易立即论断,均价线在使用趋势时也分很多状况,所以这个就复杂了很多,但是此时看指标反而清晰,所以就造成习惯简单应用指标不谈其他。
例如,周二的上证指数,应用20KD,然后用四天前的关系来看,为什么K或小于D呢?因为设定4天,也可以设定3天,当跌破4天(或3天)前的收盘,KD就会交叉向下。这次的交叉在5月21日,即上周四,当时收盘在2598点,已经跌破四天前的2645点,所以20KD指标向下交叉。
但是因为20日均价线还没有跌破,加上之前因为指标在80以上的区域位置压回到50°以后再读拉高,通常这样的拉高有两个状况:一个是在80°区域后开始下跌;另一个是持续拉高。假如下跌就意谓要跌破20日均价线,倘若持续拉高就表示20日均价线可以形成有效支撑。
这次的状况就是20日均价线形成有效的支撑,所以才构成上扬。其实,当指标再度进入80以上之后,根据麦氏理论的统计,这个就表示形成了另一次的“垫高成本后的拉抬”,这个说明主要是强力操作因素,或是作价因素行使操作的干预力量引起的“再上涨”。
这个就是指标形态象征意义的研判,一般会解读为“超买”,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不可能用这个模式就简单的判断出超买或是超卖,重点在对操作手法与心态的解读,这个更重要。
那么目前已经在80°以上的区域形成KD指标的高档交叉,是下跌吗?这个要看20日均价线的变化,因为当20日均价线是扣减低的时候,它不会简单轻易的下跌,反而会围绕在20日均价线上方再度游走,直到20日均价线开始产生改变。
这个说明20日均价线的扣减点位就形成重要的区域调整,毕竟每日进入最低的扣除以后,在计算公式上也会加速KD指标的数据变化,因此到了下周三进入2559点的扣减,对20日均价线影响最大,对20KD的影响也会是最大,所以这个就是形成均价线与指标形成共振的现象。
从这个现象就可以得知后面的状况几乎会集中在这一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成交量来看也都如此,在指数的扣减上也如此,所以到了下周三(6月3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变化。
有没有可能提早呢?或是延后?这个取决于指数在未来的三个交易日的变化,倘若未来三天指数不仅不跌,反而持续上涨,还越过最高收盘2676点,然后还不跌,这样就会形成持续的走高。
倘若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多头最后就会陷入一个无法改变的弱化状况,形成的就是一次循环性的压低修整状况,这个就是盘势与20KD的应用与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