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最近中国股市非常牛,牛得让许多投资人感到困惑和迷惘。

   也许经历过好几次大牛市的巴菲特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决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国股票的交易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记录还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忙得喘不过气来,这在它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如此这般持续了许多天。在1968年12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又升到1000点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担心自己陷入对苦难不幸的哀叹,同时也担心所得的盈利付之东流,他最终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决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宣布退出:“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

  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选择是卖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国股市又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的、企业声名显赫的成长股上,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

  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恼。1972年时,伯克希尔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巴菲特却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把84%的资金都投资于债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道·琼斯指数也不断回落,市场摇摇欲坠。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

  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而巴菲特却亏损20%,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相差41%,这是巴菲特40多年间业绩最差的一年。

  从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结果在1999年牛市达到最高峰时大败给市场。

  但巴菲特不为所动:“1999年我们的股票投资组合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一年有几家我们重仓拥有的公司经营业绩十分令人失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能够长期持续保持,而这种特质是取得长期良好投资业绩的保证。偶尔有些时候我和芒格相信我们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没有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起码是无法百分之百断定。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尽管我们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这种普遍观点。但在投资中我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力判断出,在高科技行业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拥有真正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1999年度大会上,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不为所动。

  其实巴菲特早在伯克希尔1986年报中就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大牛市的看法:“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价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结果证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确的。

  2000、2001、2003

  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而同期巴菲特业绩却上涨 30%以上。

  人们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长远眼光,也不得不承认长期而言价值投资策略能够战胜市场。

  因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续,过高的股价最终必然回归于价值。

  要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大牛市,请牢记巴菲特与众不同的投资信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文章整理:优股吧 http://www.uguba.co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 上一篇教程:
  • 下一篇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