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行业趋势不好时,即使选的公司是行业老大、有着很好的管理、很好的成本控制,它的表现还是会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龙头公司甚至二线公司。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行业不好,公司再好,也顶多是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最怕就是选错行。
只从"选美标准"的角度来阐述,"美"是市场投票选出来的,所以要符合大众的标准,不能自己独自创设一个"选美标准",然后以自己的这个标准选出股票,如果市场不认同,就说市场错了,那是不行的。
坚定了一个信念:不熟悉的东西,不能碰;侥幸的赌博心理,不能有。
市场刚开始跌的时候,所有股票都一起跌,不管好坏,无论优劣。因为跌势初期,左右市场的主要力量,是恐惧心理带来的获利回吐行为。这时,股市短期作为"投票器"的功能上升,大家都投抛售票,鼓励下跌。猛跌几天后,就开始分化了。好股票止跌,坏股票继续跌。恐慌情绪稳定之后,人马杂踏的混乱局面结束,市场回归正常。股市没有关闭,继续开张,仍要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运行。这时,股市长期作为"称重器"的功能上升,大家以"称重器"的标准来重新衡量、划分。过一段时间,回头去看,会发现好股票只不过是一个长期上升通道中的小调整,属于"虚惊一场",而坏股票则是一个长期下降通道中的反弹结束,则属于"心中永远的痛"。现在,正是烈火炼真金的时候。不仅股票,还包括做股票的人。
人长了一个脑袋,闲着没事,思考过度,都爱瞎预测,这很正常,预测对错其实并不重要,只是智力过剩的消遣,重要的是,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在胡乱预测,千万不能让自己的预测影响到实际操作。对了,是运气,错了,哈哈一笑,都不必在意。如果觉得预测对错关系到面子,而面子是丢不得的,预测的话说出去了,就要百般维护,被自己的面子观所束缚,那就根本不适合做股票,非要做股票就不要乱预测。做股票,需要的不是预测能力,而是正确的反应模式。不把面子当回事,具备认错的勇气,就是一种健康的反应模式。投资水平高低,不在于预测多准,而在于面对不利情况时怎么做。决定能否持续盈利的关键,也不在于你的预测是否得到了市场验证,而在于市场验证了你的预测时你怎么做、市场不验证你的预测时你又怎么做。我们的操作,主要的盈利,来自于市场验证我们的预测时所持有的仓位,主要的亏损,也来自于市场不验证我们的预测时所持有的仓位。也就是说,我们的盈亏基础,建立在很脆弱的"我们的预测"之上。由依赖"预测"向依赖"反应模式"过渡,从而增强组合盈利的稳定性,是我们这个团队下一阶段的中心任务。
好公司的核心,在于它的管理团队和竞争战略。
与同事讨论不同行业给什么样的市盈率算合适、什么样的公司算好公司。在咖啡变凉之前,得出的结论是:行业的市盈率合适与否,主要看静态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的比较,也就是PEG。举例来说,以05年业绩测算行业的静态PE是10倍,若预期06年行业增长率低于10%,10倍就不算便宜,如钢铁如汽车;若静态PE是100倍,预期今年增长率是100%,那100倍就不算贵,如券商股,如部分复苏的科技股。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呢?简单一句话,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可持续的垄断优势公司。
股市是否有规律可循、是什么规律、如何使用这些规律?一顿饭的功夫下来,结论只有寥寥几句:股市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就是"好公司的股票能涨";使用规律的方法就是先考虑经济处于什么状态,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其次考虑哪些部门和行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约束瓶颈,最能分享经济的成长;最后考虑这些行业里哪些公司能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这些公司就是好公司,买股票只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乔木是大机构,灌木是小机构,茅草是个人投资者。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生命节奏。乔木长得慢,灌木快一点,茅草最快。乔木长得虽慢,但很扎实,高且久,能当栋梁,茅草长得快,却柔弱速朽,一岁一枯荣,不过量大,更新快,春风吹又生,生生不息。枯死的茅草还肥沃着土地,为整片树林提供营养。错落的灌木,丰富着生态层次,填补空隙。乔木、灌木、茅草,大机构、小机构、个人,依着各自的生命节奏,在同一片土地上,努力生长。生为茅草,不必羡慕乔木的稳健挺拔,身为乔木,不必羡慕茅草的飘逸灵动
以银行股的座次来类比券商股的话,中信仿佛银行股中的招行,成大和敖东仿佛银行股中的民生和浦发,雅戈尔仿佛华夏,两面针仿佛深发展。宏源证券和东湖高新难以类比,属于后来居上。
克服了"频繁换股"的恶习,下一个要面对的敌人就是"做波段"。谈到做波段的问题,都对自己的操作进行了一番反省。自己这边,好股票是抓了不少,组合里进进出出,这两年几乎所有的牛股都搞过,但很少有从头吃到尾的。但不少牛股却在做波段中越做越少,有的甚至完全做丢。早期的有金融街、天地科技、五粮液等,近期的有生益、综超、中信等,都是如此,教训惨痛。胖子总结自己的操作,发现"所有的波段操作,都导致了负收益,无一例外全是失败",庆幸自己"后来咬牙把所有做丢的股票都追回来了,虽然再次买入的价格比卖出价高出不少",而且"做丢之后又追回来的股票,都让自己赚了大钱"、"股票追回之后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做波段所增加的成本"。做波段是投资人一个根深蒂固的毛病。要控制做波段的欲望,如果实在控制不住非要做波段,必须坚持一个根本原则:股票千万不能做丢!哪怕做错了,一定要追回来。做波段时,越跌越卖,直卖到一根大阳线拉起,就转身买入。如果卖了就涨,就不要再等回落,马上买回。做波段很累,还经常是白辛苦。
频繁换股是投资的一大忌。自己和别人的实际经验、学术性的理论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一个简单的问题:人为什么要频繁换股?解释有很多种。自己觉得主要原因还在于"懒"的心理和"起点决定后果"的逻辑循环。因为懒,所以不做研究,不对投资对象进行跟踪。不研究,还要投资股票,就会去寻找一些"捷径"。比如听一听免费的股评、看看电视里报纸上所谓的专家是怎么看的、问一问周围的人都买些啥。稍稍"好"一点的,还咬咬牙花钱买一两份某某投资咨询公司卖的传真,每天收市了还坐在电脑前对着K线图又画又数的,以为看几份咨询公司的传真、画几条线数几个浪,就算是做研究了。可是,咨询报告里的观点,常常三两天一变,K线图也像故意捣蛋,根本不听话,忽上忽下变动不已。投资建立在这些"轻浮常变"的理由之上,投资行为于是也变得"轻浮常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