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日本最有名的技术分析 一目均衡图是日本投资界于30年发明的图表技术工具,主要是提供市场的走势趋向,及作出入市出市的建议。四十年代技术分析仍处于萌芽期,而且当时更未有计算机等科技支援,故此一目均衡图是独立运作的技术工具。
Ichimoku一目译作简单,而Kinko则为平衡之意,Hyo则是日文图表之谓。Ichimoku Kinko Hyo可以译为利用图表来透视平衡点,从而捕捉走势及入市时机。
计算方法

一目均衡图由五组参数合成,与现在常用的移动平均线吻合。参数建基于各个长短周期的高低点,提供一明确简单的走势图。
五个参数如下:
1) 短轴快线 = 转换线 = (9日内最高 + 9日内最低) / 2,以9日为一短线周期 (周期长短可任意更改)
2) 中轴慢线 = 基准线 = (26日内最高 + 26日内最低) / 2,以26日为一中线周期 (周期长短可任意调教)
3) 后移指标 = 迟行带 = 将是日收市价后移至一中线周期
4) 前移指标A = 先行带A = (短轴快线 + 中轴慢线) / 2,前移至一中线周期
5) 前移指标B = 先行带B = (52日内最高 + 52日内最低) / 2,前移至一中线周期
云带 = 前移指标A及前移指标B的空间
上图为一目均衡图的例子。


阐释

一目均衡图与现今技术分析的移动平均线黄金交叉十分相似。
买入讯号发出当短轴快线上跨中轴慢线,卖出讯号则相反。
一目均衡图最大的优点是能将买入、卖出讯号量化。若黄金交叉出现而价格发生在云带上(下),则为强势讯号,以三个箭咀代表;若黄金交叉出现而价格发生在云带中,则为中性讯号,以两个箭咀代表;若黄金交叉出现而价格发生在云带相反方向,则为一弱势讯号,以单一箭咀代表。
一目均衡图的云带可作支持及阻力点。若市况在云带上徘徊,则市况偏好;反之,则偏淡。
后移指标更能量化买入、卖出讯号。若交叉买点发生在后移指标之上,则主强势;反之,则主弱势。


参数

周期主要以三个时段区分:
短 = 9日 (1周半)
中 = 26日 (1月)
长 = 52日 (2月)
三十年代,日本人每周工作六天,故有上述周期的设立。
现代每周只工作五天,故相关周期应否改为7, 22, 44呢? 留待使用者考证。
这是日本最有名的技术分析,连续8年夺冠,用法很复杂,简单说先行上限与先行下限形成一个云区,K线在云区下,
云区为压力,K线在云区上,云区为支撐,K线站上迟行线代表好转,跌破迟行线代表逆转,深入研究內含反转时间,股
价预测,波形变化,相当高深。
一目均衡表,理论来自佛道思想,股票上涨下跌来自平衡破坏。
一目均衡图与现今技术分析的移动平均线黄金交叉十分相似。当短轴快线上穿中轴慢线发出买入信号,卖出信号则相反。
一目均衡图最大的优点是能将买入、卖出信号量化。
黄金交叉出现而价格发生在云带上(下),为强势信号,以三个箭头代表;
黄金交叉出现而价格发生在云带中,为中性信号,以两个箭头代表;
黄金交叉出现而价格发生在云带相反方向,则为弱势信号,以单一箭头代表。
一目均衡图的云带可作支撑及阻力点。若市况在云带上徘徊,则市况偏好;反之,则偏淡。
后移指标更能量化买入、卖出信号。若交叉买点发生在后移指标之上,则主强势;反之,则主弱势。
将高低点的观念应用上来,颇符合市场的实况描述,因为高点与低点之所以为高低点,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交易人能一眼看出目前的趋势,此指针主要的功能是作趋势观察而用。
价格落入"云雾区",代表无方向性,多空方均应小心应付。
指标缺点:
当盘整时本指标无法有效表达,需配合其它振荡指针使用。如RSI、KD等。
{一目均衡图}

input:n1(9,2,100),n2(26,2,100),n3(52,2,100);

AA:=(HHV(HIGH,120)-LLV(LOW,120))/30,LINETHICK;
Var1:=(2*CLOSE+HIGH+LOW)/4;
转换线:(HHV(HIGH,n1)+LLV(LOW,n1))/2,coloraaff99,LINETHICK;
基准线:(HHV(HIGH,n2)+LLV(LOW,n2))/2,colorff6dd8,LINETHICK;
迟行带:REFX(CLOSE,n2),colorff9224;
先行带A:REF((转换线+基准线)/2,n2),COLORYELLOW,LINETHICK;
先行带B:REF((HHV(HIGH,n3)+LLV(LOW,n3))/2,n2),color909090;
STICKLINE(先行带A<先行带B,先行带A,先行带B,2,1.5),COLOR339933;
STICKLINE(先行带A>=先行带B,先行带A,先行带B,2,0.1),COLOR0033CC;
POLYLINE(1,先行带A),COLORYELLOW;
POLYLINE(1,基准线),colorff6dd8;
POLYLINE(1,转换线),coloraaff99,LINETHICK;

DRAWTEXT(CROSS(转换线,基准线) AND Var1<MIN(先行带A,先行带B),MIN(基准线,LOW)*0.995,'▲'),COLORRED,ALIGN0;
DRAWTEXT(CROSS(转换线,基准线) AND RANGE(Var1,MIN(先行带A,先行带B),MAX(先行带A,先行带B)),LOW*0.995,'▲\n▲'),COLORRED,ALIGN0;
DRAWTEXT(CROSS(转换线,基准线) AND Var1>MAX(先行带A,先行带B),LOW-AA*0.5,'▲\n▲\n▲'),COLORRED,ALIGN0;
DRAWTEXT(CROSS(基准线,转换线) AND Var1<MIN(先行带A,先行带B),MAX(基准线,HIGH)+AA*2,'▼\n▼\n▼'),COLORFF9966,ALIGN0;
DRAWTEXT(CROSS(基准线,转换线) AND RANGE(Var1,MIN(先行带A,先行带B),MAX(先行带A,先行带B)),MAX(基准线,HIGH)+AA,'▼\n▼'),COLORFF9966,ALIGN0;
DRAWTEXT(CROSS(基准线,转换线) AND Var1>MAX(先行带A,先行带B),MAX(基准线,HIGH)+AA,'▼'),COLORFF9966,ALIGN0;
{阴柱}
STICKLINE(OPEN>=CLOSE ,CLOSE ,OPEN,0,0 ),COLOR00FF00;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 上一篇教程:
  • 下一篇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