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结论:主力进入大量出货阶段。
可能性③:跳水后成交量恢复原状,股价在低点随指数起伏。
如果是主力将股价砸了下来以后又放任自流显然是非理性的。
结论:跳水只是某张大单子所为。
在接近成交价位附近出现零挂单的价位我们可以称之为空档。
对于绝对价位比较高的股价来说出现空档是正常的,比如40元的成交价,其不可能每隔一分钱的价位都会有买卖单子。但对于绝对价位比较低而且成交又是比较活跃的个股来说就值得注意了,有时侯我们能够从这一细节中获取一些重要的市场交易信息。
比如某股近期日交易量在数百万股,股价在4元左右。一般情况下盘中的挂单情况是上下每隔一分钱都会有三位数甚至四位数的单子,少见二位数的。某日交易时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四位书的挂单没有出现,也应该是正常。当时成交价在4.14元,基本上是横盘整理走势。开市一小时后大盘出现一波速度较快的下行走势,该股也出现较大抛单,在连续打压下4.13元以下的接单被悉数砸掉,盘中的第一接单退到4.10元,而上面的第一卖单没有变,还在原来的4.14元,形成了4.10元对4.14元的局面。根据市场规律,这种情形很快就会改变。果然,在4.13元又挂出一些卖单,合计有87手,而在4.11元则出现了177手的买单,接着4.11元的接单又增加到287手。
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正常,抛盘觉得第一卖单还在4.14元,那么排在4.13元就是新的第一卖单,卖掉可能性很大,没有必要挂得很低。而买家则觉得第一买单还在4.10元,因此挂在4.11元已经可以保证排在第一位,没有再高挂的必要。这是买卖双方正常的交易心理。然而接下来的一单似乎要打破这一常规。
随着交易数据的一次更新,4.13元的87手卖单不见了,4.14元又恢复为第一卖单,而4.13元则成为第一买单并且还有135 手的买单挂在那里。同时除了4.13元这个价位以外,其它的买卖价位和挂单都没有变化。
请注意这样一个细节:4.12元是空档,也就是说在4.12元上没有接单。
也许这笔4.13元的买单是一笔急性买单,为的只是尽早的成交。我们平常在操作中也经常会这样做,所以这也可能只是一个很平常的细节,并不值得我们关注。
继续观察,大盘仍在下跌途中,因此该股抛盘也继续出击,4.13元的135手接单被打掉,4.13元再一次成为第一卖单,但随即被买单打掉,这样来回争执了几次,最后抛盘不见了,4.13元依然是第一买单。
在这整个交战过程中我们一直注意到:4.12元始终是空档。
显然,4.13元的连续买单已经不能用市场上偶尔心急的买单来解释了。
由于在4.13元出现连续的卖单是市场的正常行为(大盘下跌前股价也不过4.14元,现在大盘下跌后4.13元仍然有接盘而且4.12元又是空档自然会吸引卖单),那么4.13元出现的连续买单就不能解释为纯市场行为了,特别是在4.12元连续为空档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归类为市场的自然行为。
如果不是4.12元连续出现空档,如果这几笔买单挂在4.12元,也许就不会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但反过来,如果4.12元没有空档,如果买单直接挂在4.12元,那么抛盘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
结论:有大买单要完成,而且有点急。
这就是细节分析的结论。至于这些大买单的意图则可以通过分析近阶段的行情来确认。
看盘细节__突然,夹板消失当天的股价变动幅度很小,成交也显得比较清淡,但在接近的几个价位中挂单却相对比较大,给人一种“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的感觉,一般称这种情况为“夹板”(并非上下各一个价位有大单才叫“夹板”),即股价的波动范围已经被这些夹板所夹住。然而转眼间上下大单子都消失了,同时伴随着几笔巨大的成交量,显然,这不是市场的自然交易状态。
如果类似的交易是单向的比如单向买进或者单向卖出那是正常的,但几乎同时进行双向交易就值得注意了,而且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有大卖单后有大买单。
股价的短暂平衡靠的是供求关系的平衡,大卖单的抛出必然会引起股价的向下破位,而且市场新的买单应该挂在下面而不会主动往上面去打,所以接着立刻出现的大买单就一定是非市场性的单子,换句话说大买单事先是知道前面的大卖单要砸出来的。既然买卖单子都很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是盘中主力在进行运作。
主力的目的是我们所关心的。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这些大的单子一共是两笔,一笔卖出接着一笔买进。
现在我们来分析主力的意图。
①建仓。建仓从来都是小心翼翼的,根本就没有必要搞这么大的动作,可以排除。
②减仓。主力经过计算后发现市场上的挂单中买单多于卖单,因此采用一买一卖的手法进行减仓。如果接下来交易恢复平静,那么就是这种意图了。当然这只是主力在股价运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并不一定表示主力到了出货阶段。
③往下做。往下做的目的或者是洗盘,或者是继续建仓。如果主力是为了往下做,那么只要前面一笔大卖单就可以了,这样股价就会向下破位。但主力还有一笔大买单紧跟在后,这就排除了往下做的可能。
④往上做。关键是前面一笔大卖单。如果经过一卖一买后新增的仓位有限甚至还能够减少仓位,那么主力就有了拉升股价的冲动。所以主力往上做的可能性很大,但同时先卖后买这一个动作告诉我们主力已经不想再增加筹码了。
看盘细节__轻轻的帽子
在分析行情时我们经常会说到“帽子”这个词,它有几种意思。第一种是上档卖出价位是一个整数位,第二种是上档卖出价位出现很大的挂单,第三种是上档的价位是一个相对高位。不过用的最多的是第三种意思:阶段性高点。
前期某日大盘大跌,但某股却仍然我行我素震荡上行到了两个月以前的高点,而这个高点也是该股上市九年来的高点,所以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帽子”。对于这样一个价位,绝大部分的筹码持有者一定不会忽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的交易状态是大量的挂单会出现在这个敏感的高点附近,会有一种“帽子很重”的感觉。
本例的情况是该股在上冲到高点附近时上档却没有象样的挂单。尽管有一亿多股的流通盘,但在上方的挂单却没有超过五千股的,同时下方的接单也是稀稀拉拉,感觉只是一种散户的交易状态,但该股近期的逆势走势告诉我们一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
这种“轻轻的帽子”只是一个细节,它能说明什么?
首先是市场上的流通筹码已经很少。我一直相信“小单的真实性”,如果散户手里还持有大量筹码的话就会在“帽子”附近挂出来,既然没有大卖单就只能说明散户的筹码不多了,毕竟我们很难想象绝大部分筹码被散户藏起来长期持有。这个结论的反面就是主力的仓位很重,这里当然包括一些其它大资金比如基金之类的锁仓筹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