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股票投资"顺势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势就是趋势。而趋势又分为短期、中长期限趋势,怎样判断和把握这些趋势的转变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或者说投资者都希望在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的时候买入股票,而又希望在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的时候出股票。那么怎样才能区分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趋势的转变呢?利用趋势线无疑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一条直线闯股市"正是对趋线重要性和实用性的高度概括。下面,我们就介绍利用趋线判断短期、中期和长期买入时机的方法。
1、 短期下降趋线向上突破是短线买入时机
在中期下跌趋势中,股价主要以下跌为主,高点和低点都不断下移。但是,当股市下跌一段之后往往也会产生反弹,如果把握得当,这种反弹也会有可观的收益,而把握这种中期下跌趋势中的短线买入时机,我们就可以利用短期下降趋势线即股价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趋势线时便是短线的买入时机。
在中期上涨趋势中,股价主要以上涨为主,高点和低点都不断提高。但有时候,股价在急速上升一段之后,也会进入短期的下调整理,这时股价就会受到一条短期下降趋势线的压制,而当股价向上突破该条短期下降趋势线时,说明短期的调整结束,股价又将进入新的上升阶段,此时也成为中期上升趋势中的一个新的买入时机。
股价的中期趋势,除了中期上升和中期下跌趋势之外,还有一种中期横盘整一理趋势,即股价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中期的箱体波动。此时,我们也可以运用短期趋势线来判断这种箱体波动中短线买入时机。
分析与操作要领
(1)短期趋势,我们将其界定为由数日至20个交易日的股价波动所形成的趋势。因此,短期趋势线也就由数日至20个交易日的股价波动的明显高点或低点所构成。一般来说,中期下跌趋势中的短期下跌趋势较长,反弹或短期上升趋势较短,而中期上升趋势中的短期上升趋势较长,调整时间短些。
(2)在中期下跌趋势中做反弹,应以长空短多为主即要快进快出,而且一旦确认反弹结束特别是股价再创出新低继续下跌时,无论盈利还是亏损,都应即时出局。因此,在中期下跌趋势中抢反弹,止损位的设立是非常重要的。
(3)在中期上升趋势中,应以持股为主,即使卖出也应是部分的或暂时的,当调整结束特别是股价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趋势线时应即时补回甚至要有追涨的勇气,因为上涨尚未结束,新的涨升又已开始。
(4) 对于中期向整理趋势中的操作,切忌盲目在箱顶追涨或在箱底杀跌。而且,在有效向上突破之前不宜重仓出击,有效向下破位一定要止损。
2、 中期下降趋势线向上突破是中线最佳买入时机
股票投资或投机怎样才能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是短线、中线还是长线,不同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点相信多数投资者会赞同即不管什么股票做波段行情或中级行情是大多数投资者所青睐的。中级行情既是较易判断又是能尽可能获取较磊收益的操作方法;短线操作虽然非常具有诱惑力,但需要投资者具有可靠的消息来源、丰富的操盘经验和良好的市场感觉等,一般投资者较难做到;长线呢,选股非常重要且要具有十足的耐心,而一般离市场近的投资者要做到这一点也不易。因此,笔者向来以中线投资为主以寻求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和可靠地判断中级行情呢?中期趋势线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当一轮中期上升行情结束进入持续下跌,且跌幅较大和时间较长之后,股价放量向上突破由中期下降趋势中两个明显的高点连成的下降趋势线时,往往预示着该股票中期下跌趋势的结束,而将转为中期上涨趋势,自然成为中线的最佳买入时机,其后的上涨多久或从哪里跌下来的有可能又涨回哪里去。任何一只股票我们都可以运用中期下降趋势线寻找到其中期的最佳买入时机。
分析与操作要领
(1) 在这里我们将中期趋势界定为20个交易日以上至120个交易日即半年之内的趋势。因此,在期下降趋势线或中期上升趋势线就是由20个交易日以上至120交易日之内的股价运行所形成的明显高点或低点连接而成的趋势线。
(2) 下降趋势中,下降趋线的向上突破是中期下降趋势结束而转为中期上升趋势的信号,也是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买入时机。
(3) 中期下降趋势线的向上突破应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转势的可靠性才会更高、后市上升的空间才会更大。否则,中期下降趋势线即使突破后股价也可能仍然横向运行而不马上展开上升行情。因此,在同样突破中期下降趋势线的股票中,应选择成交量大而走势强劲的股票买入。
(4) 运用中期下降趋势线判断中线买入时机的最大麻烦是下降趋势线的斜率有时会改变即前面的一条中期下降趋势线"突破"后仅仅是短暂的反弹,其后又继续下跌不止,这时原来的中期下降趋势线就需要修正,它将由新的中期下降趋势线所取代。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在于两个原因,即股价的下跌幅度和时间不够,与前成的上涨幅度和时间尚未形成对称性、股价向上突破下降趋势线时成交量未与配合。遇此情况,当股价再创新低时应止损出局观望,再等机会。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 上一篇教程:
  • 下一篇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