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5月11日,上海对外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表示积极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交所上市,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A股。虽然没有说明上交所向境外企业开放的具体时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或者需要较长时间。
上海要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需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并非喊口号、制订路线图和时间表就指日可待。设立国际板需要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在引入境外企业来中国上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监管问题。相信经过认真地研究,各个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借鉴国际上其它交易所的成功经验,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制度,还有交易所的治理结构。这些东西上交所都准备好了吗?还没有。
内地的交易所也许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交易所。当全世界的交易所都在为吸引企业上市而使出浑身解数时,内地交易所的日子相当好过,因为它们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卖方市场里,拥有取之不尽的上市资源。但这种天然的优势很容易转变成为自大的优越感,导致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带有浓重垄断色彩以及非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使内地的交易所缺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中国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市场管理者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内地的交易所运作模式和服务水准很难说已经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上主要证券交易所比较,内地交易所目前只能提供简单的服务,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现有简单的服务还经常面临着“技术”、“系统”等方面的风险,令人汗颜。这边厢,国内交易所坐等企业挤破头来上市,那边厢,国外的交易所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不仅对有意上市的国内企业大做“思想工作”,而且为其度身订做合适的方案。不少中国企业在国内筹资受到诸多限制,相比较而言,海外市场已成为越来越具吸引力的筹资目的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投资者首先是对一家公司的治理能力及操守抱有信心,然后才投资于该公司一样,境外企业和国际投资者也需对中国交易所有信心,才会来中国上市和投资中国市场。因此,严格而规范的治理标准和完善的治理结构对于交易所是不可或缺的,交易所作为市场管理方应该在规范治理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市场关键竞争力不在于充裕的资金流动,而在于能否能够迎合市场需要,提供一站式服务,发展特色产品,而这和交易所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国内交易所在产品创新、市场服务和一线监管等方面缺乏自主权,导致了我国证券市场创新难、产品结构单薄、服务单一、一线监管难度大等问题。上海交易所要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主要交易所,探索角色转变,向公司制转型,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服务,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