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未来中期内的流动性相对充裕恐难以避免,而如何引导资本流入合理的领域,不至于对实体经济和社会造成太大的冲击,是值得思考的。我们认为,由于逐利是资本的必然目标,因此宜疏不宜堵,股市则是一个吸纳流动性的理想场所。
一、流动性相对充裕难以避免
考虑到目前仍然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反复和波折,宽松政策退出实际上面临着极大不确定性。就拿就业复苏极不理想的美国来说,从目前来看其退出进程甚至不排除要拖延到2011年,这也给国内的货币政策调整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实际上,即使是考虑防通胀的因素,经济复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也必然促使货币政策要维持一个适度宽松的状态。如不能实现经济复苏,即使将通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视作是管理层目标的失败。
但令管理层感到棘手的是,虽然维持了适度的货币供应,但长期累积的体制性问题导致实体产业复苏不畅,资本本身不会如政策所愿流入这些领域,反而更青睐于房地产和土地等等。在两会期间管理层高调宣誓严控房价在前,随后央企制造地王在后,这一令人尴尬的事件不但对政策权威造成损害,更是反映了目前经济结构层面上无奈的现实状况。
总体上,维持适度宽松的政策是经济复苏的必要条件,但在目前现状下流动性可能反而更愿意流入短期利润更好的资产类领域。
二、对资本宜疏不宜堵
逐利性是资本的必然选择,不可能单纯依靠所谓的政策引导解决问题。地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就深刻的刻画了央企资本逐利的本质,而民企或其它其它属性的资本也是如此。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漫长性和曲折性决定,资本的相对充裕阶段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央行如过度紧缩流动性则可能伤害或延缓实体产业复苏进程,自然不可取。但如放任流动性泛滥则可能导致楼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同样也会给社会和经济稳定带来难以避免的冲击。
资本逐利性决定,其必然会按市场规律本身去选择有足够利润价差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堵塞资本逐利的政策成本高,事倍而功半,唯有疏导资本流向,才能解决问题。长期而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再度复苏当然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从中短期来看,如何引导资本的流向则值得重视,而目前单纯限制性措施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
三、股市可考虑作为吸纳多余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我们认为,股市可以考虑作为吸纳流动性的主要领域。主要是相比其它领域,股市吸纳流动性的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指数涨跌不至于对社会和经济造成太大损害,充其量只是导致资本流入流出的动荡。尤其是目前股市无太大泡沫,主要是大蓝筹的估值合理的背景下。
其次,股市容量足够,也是大量资本理想栖身场所。并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本身的需求,推动资本市场规模壮大亦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
最后,最高层提出了扩大直接融资的战术性目标。而缺乏足够资本流入的支持,这一目标恐怕最终将难以落实。
从整体上来看,政策层面可考虑在过渡时期,将股市作为吸纳流动性的重要场所。这样可以在维持适度宽松流动性现状推动实体复苏同时,满足资本利益需求,吸纳多余流动性从而防止其冲击和实体相关的大宗商品及土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