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现阶段,似乎大大小小的投资者都在关注银行股。然而,被一致看好的银行股不涨反跌,并且在近日还成为大盘跌破3000点的“元凶”。制约银行股行情的因素到底是什么?银行股是否还能承受市场的预期?到底能不能成为主导后市行情的“脊梁股”?
众所皆知的制约银行股行情的因素是:提高准备金率与信贷控制约束了银行股今年的经营活力,再融资压力约束了银行股的行情活力。但原因可能不只是这么简单,现阶段信贷控制的宗旨只是在“稳增长”基调下强调信贷释放的周期性平衡,全年信贷总量仍在7万亿以上,对银行全年的利润规模没多大影响。而再融资压力最大的中国银行已经公布了拟发行不超过400亿元可转债,转债期限为6年的融资方案。此方案比市场原先预期的“市场化增发1000亿”压力小得多,所谓的再融资压力对银行股行情的影响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消化。
我们知道,“玩”银行股的不会是游资,因为不符合风格偏好;不会是中小投资者,因为没这个能量。制约银行股行情实质性因素或许从基金为代表主流机构的持仓结构中能找到答案——截止到2009年底,基金的总资产为2.9万亿,持有金融股的资产比重是16.07%,去掉保险与券商股部分,所持银行股的资产占比是12%,如果按照基金平均持仓部位为90%,其中80%持仓为股票来测算,银行股占基金持仓股票的比重为16.67%,而银行股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是22%。很显然,截止到2009年,银行股在基金持仓资产中只是一个“低配置”,这应该是银行股在2009年行情中表现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主流机构的持仓重点”也应是银行股目前阶段“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
银行股之前不是主流机构的持仓重点,不代表以后也不是:一方面,年初开始倡导行情风格轮动的是主流机构;另一方面,作为相对更有配置理由,并是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主题下重要标的资产,主流机构们即使把银行股从“低配”调升到“标配”,也大致需要增持超过5%的仓位。只是,银行股的行情表现从来都是“大象迈步”的标准运动,行情的空间少有超常发挥。我们如果把银行的估值目标从现有2009年PE14.5倍、2010年PE11.7倍分别提升到20倍与15倍,银行股行情的潜在合理空间在30-40%左右。此外,基金若增持5%以上部位的银行股,按照其2.9亿资产规模大约需要向银行股投入约1500亿的资金。基金投入1500亿资金的话,正常情况下也能带动市场中1500亿其他类型的资金。而目前银行股如果剔除掉不可能抛售的汇金公司与财政部持股,以及第一大控股股东的持股部分,实际总流通市值为1.1万亿。这意味着如果有3000亿资金投向于银行股,则大约能策动出近30%的行情涨幅。如此,就会出现“增持完毕,行情到位”的窘相。因此,这就需要目前正处于“新年度有新布局”周期性调仓阶段的主流机构们在对银行股增加规模性配置的时候要讲究“精耕细作”,而提高准备金率、信贷控制、加息预期、再融资压力等负面因素云集的市场氛围无疑为主流机构们精耕细作式的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是,这种精耕细作式的行情让许多普通投资者对银行股“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