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随着首批试点公司名单的发布,融资融券交易即将在6家券商问世。那么这6家试点公司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保证审核公平性?其试点方案胜出的特色在哪里?通过采访,看似“神秘”的证监会、证券业协会相关审核工作可以一一为投资者展现出来。
试点审核标准分三大类指标
2006年发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对试点证券公司设定了七项条件,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市场和监管情况的变化,对首批试点公司的条件进行补充和细化。
通过上述两个文件形成的相关审核标准,首批试点公司的审核条件和标准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指标。一是直观可察、可比较的硬性标准,例如净资本、风控指标、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情况、财务状况、分类评价结果等,可以直接依据公司报送的月度监管报表、年度审计报告以及分类监管情况进行核对。
二是涉及日常监管审核的标准,如公司治理、内部管理、合规管理、高管人员状况等,可以由证监局根据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信访处理、媒体报道分析等日常监管情况出具监管意见。
三是难以直观衡量的标准,包括技术系统是否准备就绪、试点实施方案是否务实可行。
审核程序排除主观人为干扰
在确定审核标准后,证监会还适当简化了首批试点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流程,压缩了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时间与内容,增加了行业内专家评价和技术系统测试等内容,其程序是:11家公司提出申请前,试点实施方案必须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专业评价,技术系统通过了有关方面组织的全网测试,证监局出具了书面监管意见,并对公司试点准备情况提交现场核查报告。
按这一审核程序,证监会的审核工作主要是对已经公开明确的审核条件与标准,依据专业评价意见、技术系统的全网测试结果、以及证监局的监管意见函和现场核查报告,结合监管档案,对拟申请试点公司的申请教育进行核对和审查,进而形成行政许可审核意见。这样,审核过程简洁明晰,审核标准和方法相对客观,能避免审核工作中的主观臆断和人为因素影响,做到审核工作的依法、客观、公正、透明。 专业评价审核要点超200个
为提高专业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评价中细化了评价指标与要点,保证专业评价标准明确、清晰和可衡量。经过专家反复讨论,拟定组织架构与业务模式、客户征信与授信管理、开户环节、盯市与平仓、标的证券与担保证券管理等13项评价指标作为专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并细化成为具体的业务评价要点,涉及评价要点超过200个。
此外,专业评价中还建立了科学、相对独立制衡的专业评价程序。一方面,在流程上设计了专家各自审阅教育、小组讨论、集中汇报审核情况、听取公司陈述与答辩、集中评议等五个环节,以便对所有试点方案的内容、特色、差异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比较。另一方面,根据专家专业特长进行了专家分组,共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审核方案的相关内容,确保每一项评价指标均有两名以上的专家负责审核。
11家公司试点方案各有特色
“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每家的文章都各有特色,”谈及各公司试点方案的异同之处,负责人如是形容。首先,试点办法和指导意见确立了整个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规则和工作要求,因此11家公司都是按照这一核心模式来设计,以保证试点方案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涵教育整个业务范围和监管要求。
但每家公司在体现监管核心原则的具体做法上却是各有特色,同样一个指标,肯定能分出其中的差别来。比如对客户的征信调查,有的方案所设计的调查内容更广泛全面、更细致具体,有的就可能相对粗糙一点;有的公司赋予营业部更多的风控要求,强调在营业部的第一关就把风控的相关措施落实到位,而有的公司风控措施则集中在总公司,通过总公司的风控系统对客户筛选加以评价;有的公司平仓制度设计得很细致,考虑到各种复杂情况的预备方案更完善一些,有的就可能粗线条一些;有的平仓措施直接嵌入到操作系统中,有的可能没有完全嵌入;在投资者教育方面,有的还对客户进行认真的分类管理,详细了解客户资信情况、交易习惯。
在最为重要的可冲抵保证金证券的筛选和管理上,有的公司还在研究所的支持下设计了严格的筛选模式,通过详细分析把风险因素尽量考虑进去,以合理确定不同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
正是因为每家公司对监管的指导原则或对业务要求的理解不同、以及从业人员经验的不同,方案肯定会产生各种差异。通过专业评价对差异的比较,就能促进试点过程中业务操作流程、风控措施、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而具体到试点公司哪些营业部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据悉,每家公司在试点方案中也都做出了设计,会根据自身的业务条件和风控要求,在各公司内部确定试点营业部的范围。至于各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预期规模,各自的方案中也都有明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