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就在一年前的这个时节,在第三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来自各方的投资人士站在上证指数2100点附近时,谈论的更多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的宏观经济、投资风险等立意在“应对危机”的话题。而2009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证券市场的良好表现,已然将中国的投资人推向了“后危机时代”——随着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回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逐步退出,“后危机时代”实际上已悄然来临。

  站在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或许就是在五六年前,“私募基金”仍然是普通投资者眼中的神秘角色,而如今已成为不少中国老百姓资产保值增值的选择之一。

  私募基金行业在这样一个“后危机时代”将面临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发展和变革——从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的升华,到法律地位的明确、行业自律监管的加强等等,都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发展变化。如何审视这种变化,以及顺应这样的变化寻找发展的契机,或许是每个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投资人脑中应该思考的“新战略”。

  2009年私募业绩分化

  2009年沪深300指数上涨的幅度为96.71%,而178只股票型基金2009年平均收益率为69.15%。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的348个阳光私募非结构化产品中,存续期在一年以上的共有181个(同比新增7个),平均收益率为54.9%。公募和私募双双跑输了大盘,而私募整体跑输公募14.25%,跑输大盘41.81%。从“得”的角度来看,私募基金涌现出新的一批优秀的管理人:私募年度业绩排行一、二名的均由广东新价值公司包揽,第一名是新价值的投资总监罗伟广掌舵的粤财新价值2期,收益率为192.57%;第二名是唐雪来掌管的粤财新价值,收益率为156.47%。深国投景良能量以144.89%的收益率,排名三。这些私募顶尖级别的管理人创造的业绩远远超越了“最牛公募基金”的王亚伟,后者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同期收益率为116.19%,而私募基金阳光化产品中有15个产品的收益率都在119%以上,占到了存续期超过一年的私募阳光产品的8.3%。

  但从“失”的角度看,私募基金去年整体跑输大盘和跑输公募基金,原因基本在于大多数的私募管理人在2009年上半年未能改变熊市思维,在牛市中依然保持谨慎操作,踏空了许多机会,所以在单边上升的行情中远远跑输大盘。2009年下半年的振荡行情中,私募基金整体仅跑赢大盘1.64%,而在上半年却大幅跑输大盘40.57%。

  被压抑下的规模扩张

  随着2006年、2007年以来私募基金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尽管在不断提升,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同样也令不少私募基金和投资者“受伤很深”。

  “后危机时代”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张潜力和扩张前景可以从2009年的表现略知一二:2009年实际上是私募基金规模扩张受到一定限制的一年,在2009年7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登公司)暂停了信托公司在中登公司开设股东账户的业务,该事件的起因是个别信托公司通过大量开户投机打新股,违反了“三公”原则,损害了新股发行改革的成果。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的数量在2009年下半年迅速下降,一些有着新产品募集需求的私募基金只能放弃或者等待。

  由于市场上的存量账户越来越少,导致账户的叫价越来越高,信托公司留存的少量账户只是留给了部分之前业绩好、市场知名度较高的私募公司,譬如尚雅、朱雀、新价值等。但这也只是解决了少量的私募基金规模扩张需求,更多的私募基金规模扩张受到压抑。

  从2009年私募信托产品发行的节奏来看,也明显的体现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不同时间区段的反差特征:在7月份以前,私募信托产品的发行量和成立量都在逐步上升,而下半年则发行量和成立量骤减,而且成立量明显高于发行量。

  但是,在私募信托产品规模扩张受到限制的背景下,以目前统计的国内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为例,2009年成立的占到了47%。也就是说,2009年的规模扩张速度不仅大大高于2007和2008年,甚至高于2004年到2006年这三年的总和。

  从这一趋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在2009年出现了“井喷”的行情,私募基金的规模扩张并不是完全和指数的高低相关的,它更多的是跟随证券市场的发展寻找自身的扩张路径和扩张模式。如果单从规模这一角度来说,中国私募基金在2003到2006年只能说是处于“萌芽”阶段,它缺乏市场规模,也缺乏话语权。在2007年罕见的牛市来临之际,它开始成长,但应该说还不是规模扩张的黄金阶段,真正迎来中国私募基金规模扩大、市场话语权提升的黄金期,恰恰是在“后危机时代”。

  根据可统计的国内大部分阳光私募信托产品的规模来看,在2009年末阳光私募产品的整体规模在400亿元左右,这一规模与相对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公募基金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不过从2009年上半年和全年的私募基金规模扩张速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暂时被压抑的扩张需求得到释放后,中国私募基金(阳光化产品)的规模在未来数年间极有可能扩充到千亿的水平上。

  法律地位

  有望明确


  当整个私募行业走过“婴儿期”后,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销售渠道的过于强势、客户认同度相比公募基金而言仍显得不高、法律地位不明确等等。

  从实际的调查结果来看,在众多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法律地位不明确仍被认为是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明确私募基金法律地位”这一诉求则集中体现在,绝大部分私募认为应该将私募基金纳入到《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监管范围,在制度的构建上,大部分私募也赞同重点考虑“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同时认为应当考虑向私募发放牌照、对保护投资人利益设立相关规定、加强信息披露和行业自律等等。

  由于目前私募基金却仍在法律的夹缝中生存,这种尴尬的法律地位也使得很多非法集资的不法之徒混入其中,不仅损害到证券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也限制了私募基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从法律地位明确的进程来看,2009年下半年,人大财经委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对《基金法》的修订展开了调研。而经过近半年的讨论和反复辩论,也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次修订的主要任务是把私募基金纳入到《基金法》中。2009年12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副主任吴晓灵给私募基金的监管定调,她认为,对私募基金可以实行适度监管,以保证市场应有的灵活性。

  尽管目前尚无定论,但吴晓灵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对媒体表示:“这次《基金法》修改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对私募基金地位的认定,是否需要修法来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是我们应该着重考量的。

  行业自律

  规模做大后的冷思考


  2009年末2010年初,深圳三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掌门人林少立成为私募行业的新闻人物。在2008年,三羊资产由于较好的业绩表现一度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资产管理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张。但在2009年12月深圳证监局曝光的第二批不具备合法证券经营业务资质的机构名单中,三羊资产也名列其中。随后,华润信托迅速地发布了公告,三羊资产在华润信托的证券投资集合资金计划全部清盘。尽管三羊资产一度自称清盘的原因是“不看好明年的市场”,但这一事件的发生仍不免与三羊资产管理人林少立涉案有关。

  三羊事件的发生,无疑给迅速发展当中的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也给业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思考:在私募基金没有纳入基金法监管之前,私募产品的管理基本都只能有赖于资产管理者本身的自律,以及托管机构的自律性监管,但这种监管的力度仍然是有限的。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讲,私募基金的投资人在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上处于劣势,在私募基金发展的进程中,加强行业自律刻不容缓。

  近期私募基金经理人主要观点摘录

  龙腾资产吴险峰:看好人民币升值概念及金融股

  影响A股近期表现的因素主要是四方面:

  第一,流动性。首先信贷方面开始偏紧,这是对市场不利的因素;其次,由于经济的复苏、汇率水平偏低、M1和M2存在剪刀差,进入市场的资金还是宽裕的,这是有利的因素。综合来说,流行性处于既不充裕也不缺乏的状态,影响是偏中性的。

  第二,资产的配置。信贷的调整,特别是对房地产调控措施继续的话,市场上的一些资金会选择流向股市,对推动股市的上涨有利;但是目前实体投资非常活跃,会分流市场的部分资金,对股市是不利因素。

  第三,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会分流部分资金,但由于目前大盘股估值较低,处于折价状态,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令蓝筹股价值回归,推动大盘上涨。

  第四,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会推动热钱涌进,增加市场资金供给。虽然热钱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两者相权,利大于弊,目前国家也已经认可并在做这件事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一旦形成,有利于股市的上涨,与其相关的行业值得关注。

  民森投资蔡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值得期待

  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中国每年经济潜在增长率有望保持8%,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值得期待。蔡明得出上述结论,主要基于四方面判断:一是中国仍存在较好的人口红利因素,日本、欧美等经济体的人口红利在不断消失,印度由于人口结构太年轻,较好的人口红利时间还得等5年左右;二是中国正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为45.7%,世界平均水平超过50%,发达国家达到80%,中国推动城市化将带动一系列的投资和消费;三是消费升级,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消费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四是中国财力强盛,负债较少。

  对于今年的投资,看好四大投资主题:消费升级、优势制造业、资源品、流动性主题。在配置上,民森目前10%的资产配置在流动性主题上,25%配置在消费上,25%配置在优势制造业上,5%配置在资源品上。

  武当资产田荣华:2010年政策退出更有底气

  虽然从经济面看全球都可以看好,中国经济更是持续复苏,但这反映到政策面上是中国政策退出更有底气。2010年就是一个振荡市,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同时也要防范政策退出,结构性泡沫破裂带来的风险。

  2010年是调结构的一年,我们主要看好三大方面的机会。首先是看好创新主题,这包括金融创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机会、技术创新、内需消费和区域振兴;其次是振荡市中成长性公司会脱颖而出;三是低估的蓝筹股具有波段性机会。

  未来1到3年里A股都将维持振荡上涨的趋势,这是由经济复苏、人口红利、城市化推进等多方面决定的,未来将从金融、地产、汽车、家电、建材等支柱行业中选取低估的高成长股票

  广东斯达克黎仕寓:二季度将获最佳投资机遇

  黎仕寓认为指数运行的区间在2500点至4000点,市场在二季度将获最佳投资机遇。

  两会召开期间,农业、经济、环保、世博会、区域经济和消费等热点提前出现了,对此,黎仕寓表示会倾向于关注两会后哪些板块个股获得趋势性的上涨机会。他同时指出,关于投资板块方面,需要回避传统周期行业和受政策打压的板块,如有色金属、煤炭、地产等。两会后建议关注旅游、消费类股票和医药股。

  景良投资廖黎辉:股指期货推出时大盘向上突破

  廖黎辉认为,今年总体形势是低通胀,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只要通胀率控制在5%左右,整个经济和货币市场都会表现较好。

  至于A股行情什么时候爆发,廖黎辉指出,A股至今已经调整了长达7个月左右时间,他认为调整的周期不会超过9个月。

  "现在还剩下2个月,刚好是股指期货推出的时候,我认为就是大盘上涨和突破3400点左右的时候。"廖黎辉说,在股指期货推出的时候,大盘会选择向上突破,二季度市场会有一波较好的行情,而目前就是蓝筹股建仓的时机。

  同时,廖黎辉指出,A股从现在开始是慢牛阶段,不会像去年那样快速上涨,而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有做空机制,市场市盈率也不会再达到50~60倍,本轮A股上涨的高点在4000点左右。

  新价值罗伟广:现在买股票我首选蓝筹股

  虽然外界有各种各样的看空、消极论调,但在我眼中,我们正赶上了一个好日子。中国的城市化、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及较高的储蓄率,这3点内在增长潜力足以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8年内保持高增长。

  人们常说,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罗伟广指出,在过去的15年,A股的市盈率在13倍至70倍之间,目前18倍,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越来越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而老百姓手上又握着大量资金,如果说去年他们还可以买房子,那今年可供投资的选择余地就更少了。

  经济高速发展意味着更低的动态估值和更多高成长的投资标的可挖掘,未来几年,A股大多数时候可以维持在20-25倍市盈率的水平,大家没必要太在意短期因素。在经济环境不好、资金充裕时,买小盘股;在经济环境趋好,资金较充裕时,买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不少都只有11倍左右市盈率,没理由不上涨。

  和聚投资李泽刚:今年主题词"回归"

  李泽刚认为,2010年有一个主题词叫做"回归",宏观经济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快速发展通道,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从极度宽松的环境,回归到中性的环境,对一些偏热的行业,还会出现紧缩性政策。

  资本市场也是回归,回归到一个理性的范围。他认为,经济复苏与政策的博弈,将使2010年市场的系统性机会显著减少,2010年的行情既不会像过去几年大上升,也不会有大的下跌。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更多源于个股选择,依据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新方向,考虑政策导向,才可能有较大概率找到黑马股。

  柏坊资产谢柳毅:A股概念性炒作会越来越少

  国内融资融券、股指期货马上开始了之后,可以说国内真正进入对冲基金的时代,对冲基金肯定可以像现在的港股市场或者海外市场一起起到抵抗风险的作用。

  未来A股也能做融资融券、做空的话,未来和港股的发展趋势是一样的,有了这种机制以后,概念性的炒作会越来越少。存在就是合理的,这种概念性的炒作也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没有对冲机制打压。另外,将来从我们做对冲基金来看,融资融券做空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加了保护机制、保护工具,但你会不会用又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提供给你了,武器你会不会使,是你自己的事。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