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番茄酱行业过冬—增产、跌价、滞销。中国09/10 产季共收获加工番茄原料865 万吨,同比增加35%,折番茄酱约124 万吨,较上季92 万吨产量大幅增加。在增产压力下,中国海关番茄酱出口均价持续下跌,由8 月1110美元/吨跌至12 月851 美元/吨,跌幅23%,至10 年2 月出口报价甚至已跌至600 美元/吨。由于美欧增产明显,全球番茄酱供过于求,中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本季124 万吨酱可能积压30-40 万吨结转下季。
国际番茄酱行业进入景气低谷。由于06-07 年全球原料番茄减产,供应商存货逐步被清空。进入08/09 产季后,在俄罗斯和非洲新兴市场快速增长以及供应商急于进行大规模补货两个因素驱动下,番茄酱市场需求旺盛,推动08/09 产季酱价创历史新高。此后,受价格飙升刺激,09/10 产季欧洲增产18%,美国增产14%,预计全球加工番茄产量将达到4032 万吨(同比增加12%),而需求增长平稳(97-07 年全球加工番茄消费量CAGR2.9%)。我们认为,尽管有渠道持续补货需求,09/10 产季全球番茄酱行业仍将面临供过于求局面。
中国番茄酱缺乏议价力,景气复苏还需1-2 年。中国番茄酱内需微小,出口依存度85%以上,与国际农产品原料出口国弱势类似;同时新上小厂缺乏加工经验,又哄抢原料,无包装运输烂果严重,导致了中国番茄酱的质量波动较大。我们预计中国番茄酱行业在09 年下半年开始的景气低谷将维持,复苏要待1-2 年以后。因为09/10产季中国将过剩30-40 万吨酱,2010 年内难以全部消化。通过10/11 产季全球减产和消费自然增长,有望在2011年内实现供求平衡,行业景气开始回升。
景气复苏关键:短期看质量,长期看内需。提高质量的手段包括:统一供种、大棚提早育苗后移栽、专业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等。这些手段可以延长了番茄成熟期,保证加工质量,又限制“抢原料”现象,对于抓住客户和限制小厂复产大有裨益,有利于番茄酱销价回升。长期来看,随着中国饮食口味日益多样化,以及在华外国人口增加,我们看好国内番茄酱消费增加潜力。如果中国内需市场发展起来,番茄酱出口议价能力将大大增强,行业景气将有持续提升。
主要公司点评:
中粮屯河:短期销售不畅,不改世界级原料商愿景。09/10 产季,公司番茄酱生产46.4 万吨(同比增41%)。受跌价影响,估计09 年下半年仅出口11-12 万吨酱(同比降33%)。面对销售困难,公司聚焦番茄战略未变,目前规划扩大自种面积到30 万亩,开发“四大金刚”(番茄丁、汁、沙司、茄红素)拉动内需。预计2010 年公司业务盈利情况先低后高。我们预测公司2009-2011 年的EPS 为0.27 元、0.33 元和0.37 元,给予谨慎增持评级。
新中基:以产业链回避风险,小包装酱增产。09/10 产季,公司产番茄酱33 万吨(同比增83%)。09 年下半年酱出口6.7-7 万吨(同比减2 万吨),销售压力较大。为此,预计公司会对17-18 万吨番茄酱进行深加工,产小包装酱约27 万吨(同比增15 万吨)。我们预测公司2009-2011 年的EPS 为0.02 元、0.10 元和0.13 元,给予谨慎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