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基金仓位策略变动的分化显示,理性是主流、分歧是常态,所以市场不太可能会疯狂的涨,也更没理由疯狂的跌
在1月中旬市场的连续下跌后,市场走势在春节前趋于稳定并出现了明显反弹,节后一周市场出现整体上涨,个股波动性虽然出现一定的减弱,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了市场信心的不稳定。
在跨越春节的2月12日至2月25日共5个交易日中,沪深300指数大幅上涨2.23%,沪深300各个行业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信息技术、消费品、电信和公用事业等行业涨幅均在3%以上。
市场整体表现归于理性,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复”迹象,市场成交量明显放大,但股价表现波动性仍较大,表明了在目前市场条件和政策预期下投资者对目前股价水平的认可以及对后市的观望态度。或者说,理性重归A股。
市场反弹,基金偏向乐观
在市场表现转好的趋势中,基金出现了明显的态度转变,而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测算,在1月中下旬基金仓位大幅降低后,本期(2月12日至2月25日)基金股票仓位出现明显回升,至上周四(2月25日),样本全部基金平均仓位82.65%,对比2月11日仓位上升2.02%。各类型基金仓位均出现了2%左右的明显提升,按银河证券基金分类法,2月25日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85.60%,提高了2.09%,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81.82%,提高2.17%,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72.19%,提高1.52%.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基金公司新发基金期间公开言论的诟病——发行债券基金时,对市场判断谨慎,发行混合基金时则认为市场可能波动,发行股票型基金对市场的判断自然就是乐观。
在我看来,这种自身利益导向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但倒情有可原,毕竟作为商业机构,除了持有人利益外,股东和公司利益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上期曾经提过,观察基金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王婆卖瓜当然自卖自夸,好瓜坏瓜还是需要依赖消费者的自主鉴别。
鉴别不了的情况常常存在,这时便体现出投资研究和投资顾问角色的必要性了——在基金投资领域,便需要认真阅读基金研究报告,以便了解基金真实投资策略、深入了解基金投资表现,而对基金资产配置(粗略的说就是“基金仓位”)情况的分析研究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结合我们对上周基金仓位测算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剔除掉基金股票市值自然波动的影响后,基金整体出现了接近2%的平均“主动性增仓”,其中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主动性增仓幅度均在1%到2%之间,平衡型基金主动性增仓幅度较小,接近1%.
出现主动性增仓的基金与主动减仓基金数量约为7比3,而从时序上分析,1月中旬以来基金一直呈现连续主动性减仓的趋势,在2月初春节前减仓趋势变缓,再到目前的反转主动增仓操作——通过观察近期基金调整资产配置策略的幅度和力度,市场向下空间有限,乐观与谨慎并存。
基金态度分化,博时依旧谨慎
具体到对各个基金公司平均股票仓位分析,本期基金公司平均仓位变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在约60家基金公司中,仓位明显降低(变动3%以上)的公司与明显升高的公司都在8家以上,增仓的基金公司稍占多数。主动性增仓幅度较大的公司为大成、汇添富、景顺长城和中银等,而主动性减仓幅度较大的则是银华、国投瑞银、交银施罗德和申万巴黎等中型基金公司。根据对仓位测算数据的长期跟踪经验,如此明显的仓位变动分化,是基金行业对后市判断分歧的显著信号。
在大中型基金公司中,作为谨慎方的代表,博时和上投摩根平均仓位水平仍旧维持在75%以下,而其它公司平均仓位均保持在80%以上。也许,一旦博时和上投摩根改变对市场的谨慎判断,大幅增仓,很可能是市场风格剧烈转变的信号,只是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有限。
市场看政策,我们看基金
上期曾提到随着经济复苏预期的不断明确和上市公司盈利的改善,估值水平的改善是大概率事件,不应被忽略,因此市场继续深幅调整的可能性很有限。但似乎随着股价的反弹,大家乐观情绪有所恢复,甚至在得知房地产行业融资获批消息后出现了行业性的大幅上涨,曾经的对市场承受再融资压力的担忧似乎那一天瞬间消失,是盲目的乐观吗?
好在平安的下跌提示我们市场理性的力量还在。而基金作为市场重要和集中的参与者,一向被赋予很多话题,基金仓位的变动也一直是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虽然随着大小非和产业资本的不断加入,基金占市场比重出现了明显下降,但大家仍然乐于将其判断和态度作为重要参考但基金也会犯错,只是从专业投资管理人的角度出发,基金犯错的概率低于个人投资者。
从最近基金仓位策略变动的分化我们可以认为,理性是主流,分歧是常态,所以市场不太可能会疯狂的涨,也更没理由疯狂的跌。
很多人判断2010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政策的变动,我不免从众,而基金又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专业投资者,那么我们就看政策、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