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中国股票市场经济分析网
自序
自序
萌发写这本书的念头是在1994年底,那时我的“股龄”已有一年半的历史,从1993年4月当年的次高点1300点入市,忍受了长达16个月套牢的痛苦煎熬,到1994年9月当年的最高价位1000点全部出空,一进一出,短短的一年多,资金的损失达三分之一。
在庆幸自己高位出逃的同时,我在反复地思索着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又从事了近五年的投资咨询和四年的理论研究,对于股票投资,应该是轻车熟路,我为什么会亏,且亏损比例如此之大?
总结经验,吸收教训,应该说,其中最大的错误,可能就是刚愎自用、入市匆忙,在尚不知股票到底为何物、且对我国股市运行特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了股市。
1992年底到1993年上半年,正值我国股市开办以来的最大一个牛市,当时的情形与现在相差无几。公共场所中,总有人以股票为题侃侃而谈;登记公司门前,等待领取股东帐户卡的人们摆成一条条长龙;证券门市部内,人头攒动,伴随着指数的攀升,欢呼声此起彼伏。在当时,你无需知道上市公司的经营方向、企业规模甚至在何方注册,只要你能将钱变成交易系统内的那一串串数码,股票,就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钱。
于是,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在股友的热情引导下,在舆论的一片“2000点”的鼓噪声中,怀着“本人炒股必赚”的信念,我毫不犹豫地将全部的积蓄,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股市之中。然而,等待我的既不是鲜花,也不是美酒,却是一年半的漫漫熊路。
此后,凭借作一个股民对股票投资知识的渴望、凭借着自己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阅历和经验、在投资咨询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基础和优势,我开始了对股票和股市的研究。其后的三年,在精通股票投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所撰写的1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证券报》等专业刊物上,且还数次接受过报刊及电视台记者的专访。可以说,这本《股民必读》的部分内容,是我过去三年多的研究成果及在股票投资中的切身体会。
回过头来,如果在入市当初,我能拥有一本《股民必读》之类的读物,在“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训下,将它从头至尾细细地品味,最起码地,在基础知识方面,我能了解到,投资数万元要买卖的对象——股票是何物,它有那些性质和特点;做一个股民,在能力、财力、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要做好哪些准备;在买卖股票时,如何判断股票的价值,如何度量股市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在投资回报方面,能知道收益来自何方,牛市是如何形成;在信息摄取方面,如何区分利多与利空,辨别股评的良莠;在股票交易事务中,如何有效地避免纠纷并保护自己的应得权益。总之,在入市的当初,如果掌握了本书所介绍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股票、股市、股价、股市风险、股息红利、股票指数、股评等方面哪怕只有一点肤浅的认识及了解,资金的投入可能就要谨慎得多,机会的把握就要恰当得多,其投资收益也将会高得多。
当然,股票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股价的涨跌和股市的规律总是处于动态之中。
这本《股民必读》虽对股价变化的动因和奥妙有所归纳,但在股票投资中,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又存在偶然。要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它不但需要理论的正确指导,更离不开股民在股市中的亲自实践和切身体验。
编写这本《股民必读》,是想通过笔者在股票投资中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介绍一些股票投资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通过笔者过去三年对股票及股市的研究,探讨及解决股票投资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期共同提高投资理念和风险意识,最终达到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书的不详尽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笔者殷切期望读者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批评及指正,并共同对股票投资中相关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在今后的再版中予以校正,使这本《股民必读》真正成为:
新股民的良师
老股民的益友!
建设银行总行投资研究所 李清明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八日于北京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